(观察者网讯)据俄新社7月22日报道,立陶宛铁路公司发言人曼塔斯·杜巴库斯卡(Mantas Dubauskas)当天接受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采访时称,

(观察者网讯)据俄新社7月22日报道,立陶宛铁路公司发言人曼塔斯·杜巴库斯卡(Mantas Dubauskas)当天接受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采访时称,
(观察者网讯)据俄新社7月22日报道,立陶宛铁路公司发言人曼塔斯·杜巴库斯卡(Mantas Dubauskas)当天接受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采访时称,立陶宛已于22日起恢复了对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州的铁路运输,允许受欧盟制裁的货物过境。“客户已经接到相关通知……目前还不清楚会运输哪些货物,但如果客户今天仍有足够的时间,那么他们的货物就有可能在当日运出。”杜巴库斯卡说。 俄新社:立陶宛铁路恢复向加里宁格勒的货物运输 加里宁格勒州政府新闻处负责人德米特里·雷斯科夫则向俄罗斯塔斯社透露,立方已经开始协调受制裁货物的铁路运输,在限制解除后,首批60车水泥将很快通过立陶宛境内运往加里宁格勒。不过,立陶宛当局仍将遵照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指导性文件,限制俄罗斯货物的过境量。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援引立陶宛铁路公司的声明称,受欧盟制裁的货物只有在必要、不构成“异常的货物流动或贸易模式”的情况下才可以过境。报道称,根据欧盟的要求,立陶宛将单独计算每种货物过去三年运输的平均值,过境货物的运输量必须符合平均值的水平,否则将导致过境申请被拒绝。 6月21日,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境内的货运列车 图自澎湃影像 6月18日,立陶宛宣布禁止受欧盟制裁的货物通过立陶宛领土过境到加里宁格勒。俄新社称,这一举措涉及到包括建筑材料、木材、化肥、酒精、鱼子酱等多种货物,几乎占到运输总量的一半左右。此举也进一步加剧立陶宛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俄外交部召见立陶宛驻俄罗斯临时代办,称这是“公开的敌对行为”,并向立陶宛下达“最后通牒”。但对于俄罗斯的警告,立陶宛却始终“态度强硬”,一边坚称他们只是在执行欧盟的对俄制裁措施,一边放话称不相信俄罗斯将发动“军事挑战”,直至欧盟于7月13日发布指导性文件为局势“降温”后才同意松口。根据这份文件,欧盟要求允许俄罗斯货物通过铁路运输中转过境欧盟,但禁止俄方运输受制裁的军用及两用货物和技术。文件还称,各成员国应当按照过去三年货物运输的平均值检查过境量,若发现“异常的货物流动及贸易模式”,则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拒绝过境和扣留相关货物”。但欧盟的指导性文件仍然禁止俄罗斯运营商通过公路运输受制裁的货物。对此,加里宁格勒州政府22日向塔斯社表示,他们将继续努力寻求取消这一限制。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日前,受中共中央委托,民革中央调研组由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常务副主席郑建邦率队,围绕“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开展2022年度重点考察调研。为确保调研过程务实、精准、高效,今年3月,民革中央就已委托北京、吉林、浙江等地的16个民革省级组织开展预调研。4月以来,调研组召开专题中山议政会,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线上视频座谈会和线下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对辽宁、黑龙江开展考察调研。补齐营商环境短板,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营造人才发展新生态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也是创造力、驱动力。调研中,营商环境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调研座谈会上,辽宁省副省长张立林介绍,辽宁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精准赋权自贸区587项,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减80%,“一网通办”实际网办率超过75%。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介绍,黑龙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自贸试验区、哈尔滨新区省级事权589项、219项,市场主体增加到291.2万户。调研组建议,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以出台一揽子有针对性的政策,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市场机制同区域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项目高度融合,从而提高对投资和人口的吸引力。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完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深化科技人才的支持作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人才发展新生态,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增强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发挥优势深挖潜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探索差异化发展新路径北方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但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黑龙江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孙东生表示。调研组认为,北方地区应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契机,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战略,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可以率先把振兴环渤海、东北地区作为主要着力点,构建以京津冀为核心、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为两翼的经济圈,打造工业产业、高新技术、农产品等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北方地区在粮食、冰雪、森林、中药材等方面的丰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冰雪、康养等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新生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地区开放程度,打造开放合作发展新高地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于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下一步将着力提升沈阳、大连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双核’协调联动,协同推动辽中南城市群和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立足辽宁在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区位优势和陆海兼备的有利条件,加强陆海联动,充分释放沿海沿边巨大开放潜力。”张立林表示。调研组建议,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机遇,围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拓展国际市场等深化协作。进一步提升北方地区开放程度,加强“一带一路”北向海陆通道建设,打造开放合作发展新高地。“实现共同富裕全世界都没有参考先例。”调研组认为,促进共同富裕,需要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应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化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民革中央将在广泛吸纳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向中共中央提出切实管用的建议,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施 芳)《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7日 12 版)责编:卢思宇

光明网讯(记者 张梦凡)7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基层服务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光明网讯(记者 张梦凡)7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基层服务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光明网讯(记者 张梦凡)7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基层服务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赵文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基础明显夯实、服务阵地不断筑牢,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赵文华表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趋于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国76.7%的县级区域设置了公立县级中医类医院;87%的县级综合医院和64%的县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有中医科,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8%的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县级非公立中医类医院5473个、门诊部3544个、诊所达6.3万个,备案中医诊所21382个。以县级中医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社会办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完善。赵文华介绍,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地采取规范化培训、订单培养、定向招录、返聘、中医药人员引进“绿色通道”、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等措施,大力培养引进中医药人才,充实基层中医药队伍,提升现有人员能力。“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培训合格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4.2万人,招生培养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3万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类别医师总数为18.39万人,比2015年的15.64万人增加了2.75万人。此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支持约850家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00家县级中医院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和全部原贫困县中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县级中医院中医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同时注重维护健康、发展治未病和康复等多元化服务。至2020年底,85.8%的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责编:秦雅楠